目錄
E-port兔,悄悄話
中秋節,又稱八月節,是中國及亞洲多國的重要節日,通常在農曆八月十五舉行。這一天家人團聚,賞月、吃月餅、提燈籠,感受團圓的幸福。傳說中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故事增添了節日的神秘色彩。現代台灣中秋節還盛行烤肉活動,使節日氣氛更加歡樂。
中秋節,又稱八月節,是中國及亞洲多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通常在農曆八月十五舉行。在這一天,家人們會聚在一起,共享美食、賞月、慶祝豐收,感受團圓的幸福。
中秋節的由來
《禮記》
農曆八月十五,就是秋天的第二個月,原本稱作「仲秋」,後改為「中秋」;而中秋一詞最早的文獻紀載是出現在《禮記》:「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嫦娥奔月
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與這一天密切相關。嫦娥因為吃了西王母的長生不老藥而飛升到月亮,成為月宮中的仙女。嫦娥的丈夫后羿,則因為無法與她團聚而感到無限思念。這個動人的傳說讓人們在中秋節更深刻地體會到團圓的珍貴。
吳剛伐桂
根據傳說,作為懲罰,吳剛被送到月亮上,永遠伐一棵桂樹。這棵樹不斷地生長,又不斷地被砍伐,因此吳剛無法完成他的工作,永遠無法休息。這一故事象徵著永無休止的勞作與懲罰,也反映了古代對於罪行的懲罰觀念。
常見的食物
月餅
月餅最初的作用其實是用來傳遞信息,特別是在古代用於傳遞秘密信息的工具。
據說在元朝末年,漢人受到蒙古人的壓迫,民族矛盾激化,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然而,由於蒙古人的嚴密監視,反抗者無法公開傳遞消息。當時的反抗領袖劉伯溫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巧妙的辦法。
他建議將反抗起義的日期和計劃寫在紙條上,然後將紙條藏在月餅中,分發給各地的起義者。這樣,大家就能在中秋節時通過吃月餅的方式收到起義的消息。
傳說中的紙條上寫著:「八月十五夜,殺韃子」。於是,當中秋節來臨時,各地起義者按照約定的計劃同時起事,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建立了明朝。
延伸至現代,其圓形象徵著團圓和滿月。月餅的餡料種類繁多,包括蓮蓉、豆沙、五仁等,但不包括鳳梨餡。
柚子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還包括吃柚子。柚子因其諧音「佑子」,寓意保佑孩子,成為中秋節的常見祭品。此外,品茶也是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之一,茶可以解油膩,讓人在享用月餅等美食後感到清爽。
烤肉
烤肉的習俗並不是源自於傳說或歷史,而是80年代的台灣因萬家香醬油推出的一則廣告剛好在中秋節前後,以「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廣告標語廣為流行,久而久之烤肉便成為中秋節流行的活動之一,也一路流傳盛行至今。
傳統休閒活動:賞月與提燈籠
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人們開始在這一天賞月,並逐漸形成了祭月、賞月的習俗。賞月時,人們會在這一天擺上各種水果和月餅,敬拜月亮,祈求家庭幸福、美滿。由於唐太宗特別喜愛燈籠文化,造型多為圓形,並鼓勵百姓在中秋節提燈籠,後來演變成當今流行於新馬兩地的中秋習俗。
除了中國、台灣外,有哪些國家慶祝中秋節?
新馬地區
由於晚清至民國初年唐人下南洋謀生,因此在中秋節的日期也與農曆雷同,亦是新馬地區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習俗亦有:
- 賞月和吃月餅:這兩個國家的華人社區會保持傳統的賞月和吃月餅習俗。
- 燈籠遊行:會舉辦燈籠遊行,特別是兒童們會提燈籠遊玩。
韓國
韓語稱「秋夕(韓語:추석/秋夕)」、「仲秋節(韓語:중추절/仲秋節)」或「嘉俳日(韓語:가배일/嘉俳日)」,是韓國最重要的其中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會去掃墓,並用新收穫的穀物和果實祭祀先祖;他們也會回鄉探親還有向親朋戚友送禮,所以英文亦把韓國的中秋節叫做「韓國感恩節」(Korean Thanksgiving Day)。
- 秋夕(송편):韓國的中秋節被稱為秋夕,是一個三天的節日。
- 祭祖:韓國人在秋夕會祭祖,感謝祖先保佑。
- 吃松餅:松餅(송편)是韓國中秋節的傳統食品。
- 民俗遊戲:人們會進行拔河、摔跤等傳統遊戲。
日本
日本的傳統的中秋節被稱爲十五夜,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 月見(Tsukimi):日本的中秋節稱為月見,意思是“觀月”。
- 吃月見團子:一種白色的糯米團子,象徵月亮。
- 擺放芒草:人們會在庭院或陽台上擺放芒草,象徵豐收。
越南
越南人於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節(Tết Trung Thu),也有人稱其為「望月節」(Tết Trông trăng)。中秋節也像是越南的兒童節,孩子會聽阿貴傳說、去看舞獅表演,題鯉魚燈籠出遊玩耍。
- Tết Trung Thu(中秋節):越南的中秋節主要是為兒童慶祝的節日。
- 提燈籠:兒童會提著各種形狀的燈籠遊街。
- 獅子舞:會有獅子舞表演,增加節日氣氛。
- 吃月餅和柚子:越南人也會吃月餅和柚子,象徵團圓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