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拼死拼活,最後卻輸在方向?父母引導孩子找到未來職涯羅盤

作者:羅迦馨 諮商心理師

E-port兔,悄悄話

在快速變動的時代,「高分」不再保證好人生。與其把力氣放在追配方,不如幫孩子建立「職涯羅盤」——看見自己的興趣、能力、價值觀,做出當下合適的選擇,並保有轉彎的能力。

  • 分數重要,但方向更關鍵;非線性職涯已成常態。
  • 軟實力(情緒穩定、同理溝通、行動力、批判思考)更稀缺。
  • 父母少控制、多觀察;給孩子探索與轉彎的空間。
  • I(興趣)× A(能力)× V(價值)=孩子的職涯羅盤。

為什麼高分不再是「好人生」的標準答案?

好的學歷已不等於好的工作門票;熱門領域更替加速。成功更仰賴自我覺察與適性發展:有人做同一份工作如魚得水,有人卻日漸消耗,差別在於是否對齊 IAV(興趣、能力、價值)。

職涯新面貌:多變與非線性

  • 熱門可能 3–5 年就翻盤(疫情、科技、結構性變化都會改寫職缺)。
  • 職涯像地圖不是樓梯:跨域常態、轉換頻率高,連第一份工作也常在短期內更動。
  • 與其追「此刻熱門」,不如培養面對變動的能力與自我覺察。

未來更稀缺的是軟實力

不只是「會做」,更要「把事做成」與「把人連上」。

  • 把技術轉成「解決人的問題」:理解需求、同理、溝通協作。
  • 關鍵清單:情緒穩定、共感同理、持續力、行動力、韌性、挑戰力、批判思考。
  • 案例視角:工程師、UX/UI、心理健康顧問等,都需要人本能力。

父母的轉換:控制者 → 引導觀察者

  1. 先從自身開始:釐清自己的價值觀與期待,避免把遺憾投射到孩子。
  2. 給探索與試錯空間:真正的成功是協助孩子了解「我是誰」,而不是成為「別人說的應該」。

為孩子配備職涯羅盤:IAV 的交集

  • I|興趣(Interest):做什麼會忘記時間?
  • A|能力(Ability):他被稱讚、自然擅長的是什麼?
  • V|價值觀(Value):對他而言有意義、重要的是什麼?

如何觀察與引導?

  • 觀察專注情境,別頻繁打斷。
  • 把性格轉譯成優勢(愛講話=表達力;安靜=觀察細膩)。
  • 聊在乎什麼與努力方向;協助資訊蒐集但不代替決定。
  • 避免比較語,營造安心探索的環境。

給家長的 3 個立即行動

  1. 本週一起做 1 次測驗:如霍蘭德興趣或校內 UCAN,先有共通語言再談方向。
  2. 設計 1 次小體驗:參訪/影子實習/社團志工,用做中學取代紙上談兵。
  3. 寫下孩子 3 個亮點:把「愛講話/很安靜」轉譯成優勢,累積自信。

實用工具與資源

  • 興趣/性向測驗:霍蘭德、UCAN 等,建立共通語言。
  • 價值觀卡牌/生涯卡:聚焦當下最在意的選擇條件。
  • 行動比想像更重要:用小體驗累積真實回饋,持續修正方向。

「幸福從愛自己,愛家人開始萌芽。」任林相信:一人改變,全家改變。

本文皆已取得作者同意公開,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使用。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