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人際界限

作者:王聖華 諮商心理師

目錄

E-port兔,悄悄話

「理解青少年的挑戰:建立連結的家長指南」- 探索青少年時期的自我認同、社交壓力和家長角色轉變。父母可以透過傾聽、支持和保持開放的溝通,陪伴孩子渡過這一重要階段,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和堅固的自我認同。

專長議題

催眠療癒、自我信念探索、內在小孩對話、兒童人際團體、創傷悲傷失落相關議題、原生家庭相關議題、尼泊爾頌缽療癒、和諧粉彩舒壓自我探索。

青少年的人際關係:穿越界線的困境與建立連結的方法

有人說青春叛逆期其實並不存在,你們覺得呢?

青少年時期是生命中一段充滿挑戰和變革的時期。在這段時間的青少年,外在需要建立新的人際關係,並學會在社交界線上繪制自己的地圖,內在則是尋找及建立“我是誰”的時刻。這一過程中,青少年可能會面臨許多困境,包括自我認同、社交壓力、以及與父母之間的連結。

我們可以用兩個方向來更清楚的解說青少年正在經歷的狀態,以及父母可以如何協助青少年度過這段屬於他們的青春時代。

圖片來源:freepik

一、可能會遇到的困境:

  1. 自我認同的尋找:
    我們其實從學齡前就開始自我認同的探索了,但到了青春期,探索的力道會更加明顯。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普世的價值觀、我想做的事情、我不想做的事情等等,這階段的青少年,可能在探索中有許多困惑,是要聽爸媽的?還是老師的?想了想,我還是聽同學、朋友的好,但這樣真的好嗎?不安,是一個很常出現的心情,但又會被好面子的我們壓下。
  2. 來自不同方向的壓力:
    與人的連結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我們都希望被認同、被認可,期望被父母認可,期望被同儕認可。因此在同儕互動時,很可能會受到同儕間的壓力,改變自己的樣貌來試圖符合社交標準和期望。在家庭的互動中也是。但如果這些行為並不符合他的真實需求或價值觀,那這就會是一個充滿壓力、內外夾攻的狀態。
  3. 父母的角色轉變:
    隨著青少年的成長,自主的能力跟需求也越來越高,如果父母仍用對待小小孩的模式與之互動,這可能會讓他們感到挫折。很常發生青少年覺得不被愛,但父母覺得很納悶的狀態。所以父母需要在支持和給予自由之間找到平衡,這是一件不容易但我們必須要了解跟嘗試的事情。

二、內心的狀態:

  1. 情感的起伏:
    除了上述困境中所產生的心理壓力之外,青少年時期的情感波動不定也有生理的部分,多愁善感、容易爆掉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2. 自我價值感:
    有人說現在的青少年是草莓世代,很嬌弱、很容易壞掉?正因為處於這樣的探索階段,他們可能會對自己的外貌、能力和自己是誰、自己可以是誰產生質疑,所以更會被外在的風吹草動影響了自己的內在。
  3. 溝通問題:
    如實的表達自我但又符合社會期待是一件非常需要練習的事情,如果大人都不善於表達自己的心情、想法,青少年可能更難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三、父母如何協助:

其實父母如何陪伴青少年的孩子是老生常談了。

傾聽同理、提供支持跟引導,保持開放的心態跟溝通模式,還有尊重個體的差異,適合一個孩子的並不一定適合另外一個。

但其中最困擾爸媽的是陪伴孩子的心態跟心情。我們都知道慢慢來、比較快,但當自己的孩子踩到了自己的線,或者明知道他準備要撞南牆時,我們的擔心就會壓過我們的理智,之前學到的所有對應方式都拋諸腦後,剩下的就會回到原生家庭的學習模式,這個時候,我們跟孩子的距離就拉開了。

所以父母要修煉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我們自己會有心情,如果我們能如實的面對自己的狀態、樣貌,逐漸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家中的青少年也會有機會感受到爸媽的穩定陪伴,那他的內心也會相對穩定下來。

青少年時期的人我關係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父母的支持和協助在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方面起著關鍵作用。通過理解他們的需求、提供支持和保持開放的溝通,父母可以幫助他們度過這個關鍵時期,建立積極的人際連結,並發展出健康的自我認同。

四、結語:

在這個數位化和全球化的時代,青少年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影響和壓力,他們需要學會在社交中找到平衡,同時保持自己的獨立和自信。家長們也可思考如何與青少年溝通,鼓勵他們表達想法和情感,同時建立健康的界線,確保他們的需求得到尊重。

本文皆已取得作者同意公開,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