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化工也可以跟醫療產業有相關,造福社會!

轉載來源:技職大玩JOB

, ,

Eport兔,悄悄話

3D立體織物熱可塑的複合材料,能取代石膏。幫助患者減輕石膏又悶又重、又癢又難受的問題。

《轉載 技職大玩JOB》

高教創新》臺北科技大學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暨有機高分子研究所特聘教授 芮祥鵬
骨折不再只能打石膏!他的發明讓輔具輕盈又服貼

一旦骨折受傷,傳統做法是醫生幫患者打石膏。但是,石膏又悶又重,讓患部又癢又難受。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

臺灣研發出全球第一款無毒無害、3D立體織物熱可塑的複合材料。它不但輕、透氣又具有可塑性,只要使用家中的吹風機加熱,就能依照所需變形,還可重複使用。這項創新醫材發明,背後的推手,正是臺北科技大學教授芮祥鵬。

「它可以用在醫療上,也可以應用於運動防護領域,甚至當成小學生書包背架,預防脊椎側彎,用途很廣,」芮祥鵬說。芮祥鵬邊解釋,邊將剛剛已加熱過的白色織物套在手上,依照自己的手型將它折捏至服貼。過了一會後冷卻,白色織物就又變堅硬。

這款神奇的「3D立體織物熱可塑複合材料」透過溫度變化,可型塑各種不同形狀。在實驗室內,可看到用它做成的護腕、護頸圈、大腿支架、脊椎側彎背架、頭盔等。這項創新的複合材料,讓芮祥鵬榮獲第三屆國家產學大師獎,也獲得2019年未來科技獎,及2019年由總統蔡英文親自頒獎的「學術創業先鋒獎」。

最初尋找材料時,他遇到重重困難。要找到攝氏七十度以上會變軟、室溫堅硬、對環境友善、對人體無害的材料,芮祥鵬失敗了很多次。其實3D織物並不是新技術,過去這類織物最常用在運動鞋的鞋面,具有透氣的特性。「不過,若在3D織物上加上其他材料,使其成為複合材料,就能帶出各種創新做法,」芮祥鵬說。他的研究主題原本就是高分子合成及加工,專長在塗佈技術,一直投入在各種新型有機材料的開發。

幾年前,有個輔具廠商為了開發更輕巧的醫療輔具,來臺北科技大學找芮祥鵬,希望請他研發新款的複合材質,以取代石膏。芮祥鵬知道,瑞典企業Allard已有3D立體織物熱可塑複材,但Allard的產品會有低劑量的有機化物殘存,對環境與人體較不友善,且該材料使用壽命僅只一年。既然該產品有進步的空間,加上有業界需求,芮祥鵬開始帶領同仁和學生組成團隊,著手研發此新材料。

打「失敗預防針」度過挫折

本網站所分享之部份圖像影片、文章或資料…等內容,是以新聞訊息立場來發佈,其中有使用自動化系統程序或是引用、摘錄或整理自網路文章或新聞而得出,其著作權皆屬原作者所有。文章內文會註明出處或原作者,但來源不明或原作者已無法查證之文章,則無法適時註明,尚祈見諒。
平台小編會視情況會將文章稍做編輯(如修改標題、新增前言、調整標點、重新排版等等,但絕對不會更動文章主體和內容連貫性),以利Lucker/Eport的讀者學習閱讀。
若您為原著作者或分享者,且您不同意本站轉貼文章內容,請立即告知發信至 service@eporttw.com,本站將立刻進行下架處理;若想和本站做交換連結亦歡迎來信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