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每次看完醫生吃的藥,不是原料藥嗎?

轉載來源:科技大觀園

,

Eport兔,悄悄話

原來不能溶解在水溶液中的藥,就不是好藥!有些藥為什麼藥效是緩慢的進行呢?為什麼不是一次到位呢? 今天就來揭秘!

《轉載 科技大觀園》

做出一味好藥,從藥物傳輸系統設計開始!

溫裕瀚、駱俊良|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藥物傳輸的種類繁多,從巨觀肉眼可辨識的錠劑、膠囊、糖漿與針劑,到需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奈米粒子。根據藥物的特性與給藥方式,會發展出不同的藥物傳輸系統。

大部分的藥物一開始在發展過程都會優先以針劑的方式上市,之後才會往口服製劑的方向發展下一代的產品。因為針劑的藥物吸收過程較口服製劑單純,不會有藥物在腸胃道吸收與肝臟首渡效應代謝的問題,導致血中藥物濃度降低,且口服製劑的製程與處方設計需考量的參數與成品規格比針劑複雜得多。

然而,針劑施打需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護理師與醫師才能進行,對病人較為不便,且針筒與針頭對於醫療人員也有感染的風險,因此才有了口服劑型產品的發展,可讓病人在就診後自行在家服用。

你吃的藥,不只是藥——原料藥、賦形劑

一般市售的藥物商品可由兩個部分構成,包括具有藥效的「原料藥」(或稱活性有效成分)與不具有治療功能的「賦形劑」。原料藥鮮少給予病人直接服用,通常會把原料藥混以賦形劑加工,再製成藥局與醫院給予病人的產品。例如:某止痛藥成分上註明的乙醯苯胺就是該藥物的活性有效成分,未註記於仿單與外盒的其他成分就是賦形劑。

既然得知藥品的療效來自其添加的有效成分,又為什麼不直接給予病人原料藥服用呢?考量到病人服藥的便利性、藥品的穩定性與藥廠在製造過程中為了量產製造的種種因素,便會在製造過程中加入賦形劑。

本網站所分享之部份圖像影片、文章或資料…等內容,是以新聞訊息立場來發佈,其中有使用自動化系統程序或是引用、摘錄或整理自網路文章或新聞而得出,其著作權皆屬原作者所有。文章內文會註明出處或原作者,但來源不明或原作者已無法查證之文章,則無法適時註明,尚祈見諒。
平台小編會視情況會將文章稍做編輯(如修改標題、新增前言、調整標點、重新排版等等,但絕對不會更動文章主體和內容連貫性),以利Lucker/Eport的讀者學習閱讀。
若您為原著作者或分享者,且您不同意本站轉貼文章內容,請立即告知發信至 service@eporttw.com,本站將立刻進行下架處理;若想和本站做交換連結亦歡迎來信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