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孔雀入侵下的政府對策

地球與環境學群, 生物資源學群, 農業群, 水產群,
,  流行時事, , 自主學習

E-port兔,悄悄話

金門地區遭遇外來種「藍孔雀」入侵問題,這些原本引人注目的美麗鳥類卻對當地生態系統、農業和飛航安全構成威脅。政府實施獵殺令,但愛鳥人士卻認為這是對美麗生物的誤解,呼籲尋求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此外,台灣還面臨著許多其他外來物種入侵的挑戰,這些物種可能對當地生態系統和經濟造成嚴重影響,需要加強監測、管理和國際合作來解決。

民生與生態兩難!金門縣可見成群的外來種「藍孔雀」漫步林間,晨間或黃昏之時,亦可聽聞此起彼落的叫聲,本該是生態美景,卻成金門人的夢魘,不僅造成農損、危害原生種生物,甚至影響飛航安全,據官方統計金門已逾2000隻,且數量持續攀升,縣府祭出賞金,狠心執行獵殺令,但愛鳥人士卻直呼「美麗的錯誤!」盼能有更好的對策。

藍孔雀:一種美麗與爭議並存的鳥類

藍孔雀(學名:Pavo cristatus)是一種源自印度次大陸的大型雉科鳥類,以其華麗的羽毛和引人注目的羽冠而聞名於世。這種美麗的鳥類已經被人類馴養和引進到世界各地,成為了許多國家的象徵之一。然而,隨著其外來引入的增加,藍孔雀也帶來了一些爭議和問題。

外貌與特徵

藍孔雀的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其獨特的羽毛。雄性藍孔雀擁有一個華麗的尾羽扇,長度可達1.5至2公尺,並以鮮豔的藍色和綠色繽紛閃耀。此外,牠們還擁有一個美麗的羽冠,顏色也是由藍色和綠色組成。雌性藍孔雀則相對沉悶,身體上多是褐色調,沒有像雄性那樣華麗的羽毛。

生活習性

藍孔雀主要生活在森林、草原和開闊地區,牠們是雜食性動物,主要以種子、昆蟲、小型爬行動物和植物為食。在繁殖季節,雄性藍孔雀會展示牠們華麗的羽毛,進行求偶行為,以吸引雌性。一旦成功吸引到雌性,牠們會組成小群,雌性會在地面上築巢並孵化蛋。

引入與問題

雖然藍孔雀因其美麗的外表而受到歡迎,但牠們的引入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在某些地區,藍孔雀被視為外來入侵種,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了壓力。例如,在金門地區,藍孔雀被引入並繁殖,導致牠們與當地動植物的競爭,以及對農作物的損害。因此,政府為了保護當地生態平衡,可能會實施獵殺令來控制其數量。

保護與管理

雖然藍孔雀帶來了一些問題,但在其他地區,牠們也被視為寶貴的資源和觀賞鳥類。許多國家和地區採取措施來保護和管理藍孔雀的種群,包括建立保護區域、監測和調查種群狀況,以及教育公眾關於與藍孔雀相處的方法。

儘管牠們的引入可能對某些地區的生態系統造成問題,但在其他地方,牠們也是受人歡迎的觀賞鳥類。保護和管理藍孔雀的種群是一個重要的議題,需要政府、科學家和公眾共同努力來解決。

外來物種對環境的影響

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是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但隨著全球化的加劇,外來物種的引入成為了對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物種多樣性的一大威脅。外來物種是指被人類意外或故意引入到新的生態系統中,並在其中建立了永久性或暫時性的種群。這些外來物種的引入可能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各種不良影響,從而對生物多樣性、經濟和人類健康產生潛在威脅。

外來物種的影響

  1. 生態系統破壞: 外來物種可能與當地物種競爭資源,搶佔棲息地,並導致當地物種的滅絕或生存狀態下降。
  2. 生態連鎖破壞: 外來物種可能改變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導致生態連鎖的破壞。
  3. 疾病傳播: 一些外來物種可能攜帶疾病,對當地生物種群和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4. 農業和經濟損失: 某些外來物種可能為農作物、林木和漁業造成損害,對當地農業和經濟造成損失。

解決方案

  1. 監測和管理: 加強對外來物種的監測和管理,及時發現和處理外來物種的入侵,防止其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威脅。
  2. 生態恢復: 通過生態恢復和保護措施,促進當地生物種群的恢復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3. 教育和宣傳: 加強公眾對外來物種的認識和了解,提高對外來物種風險的警覺性,促進公眾參與和支持相關保護工作。
  4. 國際合作: 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制定和實施跨國、跨區域的外來物種管理和防控措施,共同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

外來物種的引入對當地生態系統和環境產生了重大影響,需要政府、科學家、公民社會和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來加強監測、管理和防控外來物種的入侵,保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穩定性。透過合作和努力,我們可以共同應對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挑戰,實現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台灣常見的外來物種

台灣地處亞洲東部,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為外來物種的引入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和人類活動的增加,台灣的外來物種問題日益突出,對當地生態系統和社會造成了雙重挑戰。

1. 外來植物物種

  • 柳杉: 因林業需求引自日本。是一種高大的常綠喬木,最高可達70公尺及4公尺闊,紅棕色的樹皮上有垂直條紋;葉片排成螺旋形針狀,0.5至1厘米長;毬果呈球狀,1至2厘米闊及每個有約20至40塊果鱗。日本柳杉廣泛種植於廟宇及神社內,而且有為數甚多的參天巨木。
  • 水仙: 原產於非洲。水仙是很受歡迎的年花,因爲其在農曆元月期間開放,象徵來年好運。水仙具有幽美的芳香,鮮花爲製造高級精油的原料。
  • 銀合歡: 產地來自中美洲。銀合歡由於樹根會分泌出含羞草素抑制其他種植物生長,排他性極強又無天敵因而形成單一性的純林地帶,因此減低生物多樣性。
  • 馬櫻丹:原產於南美洲。別稱五色梅、七色梅、五龍蘭、如意草、五彩花、臭草、臭金鳳、五雷丹、五色繡球、變色草等,客家人稱之為綿鼻公花。在台灣大約於1645年由荷蘭人引入,因繁殖力強,目前為台灣平地野外普遍可見的外來種。
  •  布袋連:原產於南美洲。布袋蓮在水中漂浮,葉直立光滑,根在水中,呈鬚狀,葉柄中空膨大如同「葫蘆」,俗稱「水葫蘆」。布袋蓮曾一度被很多國家引進,廣泛分布與世界各地,亦被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
  • 吉野櫻:源自日本,因園藝觀賞而引進。又名東京櫻花、日本櫻花,是一種櫻花的雜交種,廣受歡迎的觀賞植物,在全世界的溫帶地區都被廣為栽種。
  • 西洋蒲公英:又名「藥用蒲公英」,菊科蒲公英屬植物,因其繁殖能力強而在世界各地均被視為野草,在全球多個平原及溫帶地區均有其影蹤。
  • 天人菊:又名虎皮菊、老虎皮菊(上海)、中心菊、矢車天人菊,是菊科天人菊屬的植物,分布於北美洲、美洲熱帶、美洲大陸,原產於美國中部,是一種生長期很短的一年生植物,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 豚草:也叫豬草、「艾葉破布草」、瘤果菊,產地源自北美洲,是一種適應力極強,生長旺盛的雜草,株高可達一公尺。
  • 向日葵:向日葵是烏克蘭的國花,原產於中美洲。別名太陽花、朝陽花、日頭花。因花序隨太陽轉動(太陽花)而得名,花語為太陽。
  • 銀膠菊:原產於南美洲。全株有毒,主要的毒性化學成分為銀膠素(Parthenin),有「國際毒草」之稱,釋出的花粉會引起人體過敏、皮膚炎、鼻炎等。
  • 小花蔓澤蘭:原產於南美洲。為生長迅速之多年生攀緣藤本植物。喜歡生長於光照充足的地方,牠藉由攔截光線,生長數十年的樹木,只要被覆蓋幾個月就可能枯死。
  • 大花咸豐草:又稱白花婆婆針、鬼針草。為改善蜂農的經濟,於1976年從琉球引進了全年開花的蜜源植物白花鬼針草,並於1981年的養蜂會議上鼓勵全國蜂農栽植,將種子免費送給中南部的蜂農,並刻意沿中山高速公路播灑種子,成功增加蜂蜜的產量。卻也因牠極具侵略性的拓展能力,逐步掠奪其他植物之生育地,干擾了原生雜草、花卉的生長,造成原生物種數量銳減,並使原生昆蟲改變覓食習性,嚴重影響原生物種的繁衍與生存。
  • 昭和草:因山區游擊戰需求自日本引入,莖葉可以食用。是常見的野菜,為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可之可供食品使用之原料。

2. 外來生物物種

  • 美國螯蝦: 產自中美洲。這種淡水螯蝦在市場上被當作一種小型龍蝦。美國螯蝦可長時間挨餓及在較髒的環境下生長,不僅吃湖中水生植物和小魚小蝦,由於牠們生活在江、河、水庫、池塘和水田等的邊上,螯蝦又喜歡鑽洞,破壞能力也是十分強大,常會洞穿田埂破壞堤壩,對防汛抗洪會有影響。
  • 紅火蟻:原產自南美洲。紅火蟻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最常見於潮濕地區,如河邊、湖邊等,但在農田、沙漠、草原上也可以生存。它對土棲性動物造成傷害,破壞土壤微棲地外,在危害嚴重的地區常造成蚯蚓被捕食殆盡,導致許多當地螞蟻種類滅絕。
  • 雙色虎頭蜂:喜好偷吃人類的食物,亦在冬季數量最多,廣泛分佈在亞洲大陸,常於蜂場前徘迴,伺機捕獲出入的蜜蜂,與其他虎頭蜂一樣會螫傷人畜,也捕食鱗翅目幼蟲、蠅、蚜等的農業常見害蟲。
  • 荔枝椿象:產自中國南方、東南亞及南亞。於1999年首度在金門紀錄到荔枝椿象的入侵,會噴出具腐蝕性的毒液以作防禦,因此在野外幾乎沒有天敵,唯一的天敵就只有平腹小蜂,2011年開始蔓延到本島並對作物造成嚴重危害。
  • 福壽螺:原產自南美洲,為食用而引進。繁殖能力強,其卵呈粉紅色球粒狀,有毒。是雜食動物,主要喜歡吃幼嫩的植物,偶爾吃小蟲。在很多地方是入侵物種和農業害蟲,對水稻、水邊種植的甘薯等危害很大。台灣農民俗稱「夭壽螺」。
  • 非洲大蝸牛:原產自非洲。臺灣日治時期1932年(或作1933年)由臺北帝國大學日籍教授下條久馬一以食用因素擅自從新加坡將非洲大蝸牛引入臺灣,但因為缺乏計畫且繁殖力強而供過於求。
  • 吳郭魚:史料記載兩位台籍日本兵於1946年從新加坡返台時,引進莫三比克口孵非鯽,俗稱「莫三比克種」、「在來種吳郭魚」或是「土種吳郭魚」,又稱「南洋鯽仔」、「黑鯽仔」、「南洋𩸙仔」。目前台灣人工養殖的口孵非鯽與非鯽大多是後來由台灣水產試驗所及台灣水產業者育成的雜交種,已非1946年時所引進的品種。
  • 大肚魚:原產自北美洲。因對消滅瘧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蟲孑孓有一定作用,耐污染力強,能耐受低氧環境,適應力強,繁殖能力高,而被引進到世界各地作滅蚊用途。大肚魚與各地原生魚類進行競爭,破壞生態平衡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 琵琶鼠魚:牠們也被稱為琵琶魚、鼠魚或三線魚,是東南亞地區常見的淡水魚之一,特別是在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牠們通常被飼養在家庭的水族箱中作為觀賞魚。
  • 牛蛙:產自北美洲。2011年5月苗栗縣政府農業處宣稱為增加生態資源,在縣境兩處號稱生態池的地方放流總共七百斤的美國牛蛙,造成當地不可逆的生態浩刧,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也已將美國牛蛙給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 斑腿樹蛙:分佈於中國大陸。2006年首次在臺灣臺中縣梧棲鎮(今臺中市梧棲區)發現,由於適應能力強,族群數量迅速增加,成為優勢物種,2015年在苗栗縣卓蘭鎮也有發現,當地開始進行清除。
  • 蠑螈:一些蠑螈種類已經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中的受威脅物種,需要進行有效的保護和管理,但人為飼養的數量非常多,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牠們是模樣可愛又容易飼養的寵物。
  • 亞洲錦蛙:又名花狹口蛙。本種被引進至台灣,背部有黃色紋路,體長7-8厘米,壽命可達10年。
  •  紅耳龜:也叫密西西比紅耳龜、紅耳彩龜、紅耳泥龜,是彩龜屬彩龜的亞種之一,是一種水生龜。源自北美洲,作為寵物被出口到世界各地。紅耳龜在市面上更經常被叫做巴西龜,但牠並不產於巴西,而是在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成體常被飼主遺棄,並常對當地生態造成重大生態問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 白腰鵲鴝:原產自中國西南部、印度、東南亞、馬來半島。適應良好且族群極具擴
    張潛力,牠們在育雛期間,除了捕捉多種節肢動物及蚯蚓,更會掠食蜥蜴和兩
    棲類等脊椎動物,危害本土物種。
  • 白尾八哥:屬於台灣外來入侵種生物,據推測為人為引進飼養。在台灣沒有天敵,連鳳頭蒼鷹都敵不過牠們, 性情非常的兇悍,常常成群覓食,吃東西時不准其他鳥類靠近,搶食物也搶不過他們,繁衍非常快速,使台灣原生種八哥的生存受到威脅。
  • 家八哥:原產於中亞、南亞和中國,後來引入美洲、非洲等世界其他地區。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 綠鬣蜥: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大型蜥蜴,頭尾全長可達1~2公尺,壽命可長達10年以上。性情溫馴、飼養容易、並不會攻擊人,因此常被作為寵物飼養。因為人為引進做為寵物飼養及不當野放,在台灣已建立族群,被農業部列為有害動物,主要危害為農作物。
  • 埃及聖䴉:牠們很能適應環境,在冬天的時候會吃垃圾來補充牠們的食物。2010年,在台灣西部濱海地區也可看到牠們。保守估計全台灣約有1200至1500隻的族群量。由於埃及聖䴉在台灣幾乎無天敵,對台灣當地的生態造成影響。
  • 綠水龍:常被作為寵物飼養。2013年時,新北市新店區山區捕捉到200多隻長鬣蜥,顯示牠們已造成生態問題。
  • 沙氏變色蜥:為原產於古巴和巴哈馬群島的中小型半樹棲型蜥蜴。原先被廣泛引入至世界各地,作為寵物出售。2008年於花蓮七星潭地區也發現野外族群,並於2009年開始進行移除監測計畫。

E-PORT兔金頭腦

Q1:藍孔雀的特徵包括:

①雄性具有華麗的尾羽扇和羽冠,雌性則較沉悶
②雄性具有華麗的羽冠,雌性則擁有華麗的尾羽扇
③雄性和雌性的羽毛顏色均相同
④藍孔雀的羽毛顏色主要是紅色和黃色

你答對了嗎?

答案是:1

Q2:藍孔雀主要以什麼為食?

①獵食小型哺乳動物
②吸食花蜜
③以植物為食
④捕食其他鳥類

你答對了嗎?

答案是:3

Q3:以下哪個描述最能代表外來物種對當地生態系統的威脅?

①增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②促進生物多樣性
③改變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
④增加天敵的數量

你答對了嗎?

答案是:3

Q4:以下哪個物種不是外來入侵種?

①斑腿樹蛙
②向日葵
③紅耳龜
④台灣冠八哥

你答對了嗎?

答案是:4

Q5:藍孔雀主要生活在哪些地區?

①沙漠和草原
②森林、草原和開闊地區
③深海和山區
④河流和沼澤地帶

你答對了嗎?

答案是:2

「藍孔雀入侵」可以延伸的自主學習主題

【生態平衡與外來物種入侵
透過研究外來物種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了解生態系統中各種物種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外來物種入侵對當地生物多樣性和環境的影響。

【外來物種管理與保護
探討政府和相關單位如何監測、管理和防控外來物種的入侵,以及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來保護當地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觀賞鳥類與保護
研究觀賞鳥類的種類、分佈和保護情況,了解觀賞鳥類對生態旅遊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平衡保護觀賞鳥類與保護當地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

生態恢復與保育
透過研究生態恢復和保育項目,了解如何通過森林復育、濕地修復等方式來恢復和保護受到外來物種入侵破壞的生態系統,以及個人和社區參與保育的重要性。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探討生物多樣性保護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保護和管理生物多樣性來實現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平衡。